#農業洞察AgriInside 疫情與美中貿易戰下的農業
2020臺灣守住了武漢肺炎,也保障了穩定的經濟發展。數字會說話,我們從今年的農業出口量就會發現:
▍疫情導致全球商業活動嚴重受創,但對臺灣的鳳梨、香蕉等大宗農產品卻影響不大。
▍蝴蝶蘭與虱目魚,這類「非必要、具有替代性」的類別就可能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出口量明顯下降。
----深入看分析-----------
▍值得注意的是:臺灣出口中國的農產品,除了鳳梨之外,與年一年度同季相比,出口量的變化非常劇烈,有可能與美中臺的政經局勢發展有關。
▍疫情下的台灣農產業得以正常運作,要感謝大家的奮戰防疫,只要不「封城」,商業活動就能順利持續運作、農業經濟與勞動力也才能不受限制。
•̀.̫•́✧住田編:從事貿易的朋友可以在後疫情時代調整貿易布局,甚至考量中美日關係變化的局勢,將雞蛋分配在不同的籃子裡。
●資料來源: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站
https://agrstat.coa.gov.tw/sdweb/public/trade/TradeCoa.aspx